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术研究 > 文论集锦 > > 正文 >

大儒福地御帘村

2015-09-21 17:09 | 刘晓迎 |
  三明境内有哪一个村享有皇帝的赐名,又是当朝丞相文天祥为村名题诗?
  ——明溪县夏阳乡的御帘村!据初步考证,在三明还是唯此一处。
  明溪县志“大事记”载: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文天祥丞相随赵昰、赵昺二帝御驾南征,由南剑州赴汀州,经明溪驻明溪驿馆(今明溪城关,俗称“皇帝殿”),文丞相谒显应庙留有题咏。又,景炎二年(1277年),赵昰赐夏阳渔帘为“御帘”村名,文丞相题村名诗;为紫云台均山庙题匾“显盖紫云”;又为归下里(今夏阳)宝山庵题“正大元帅”等匾额字。
  阳春三月。站在凌霄阁下,俯视着阳光下的御帘村,一派和谐安宁。村庄处于大山脚下,沿着山旁呈三角风叶状分布,周围是先人们开垦出的百亩良田。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溪中鲤鱼水中尽情嬉戏、悠闲自在。田园、农舍、小溪、游鱼所构成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不知身在何处。正如开村始祖张日中当时吉兆所感:山川秀丽,爰始爰谋爰契,宜安其家。
  张日中,《御帘张氏重修族谱》卷二十“合族始祖文传”篇“十四世祖日中公传”载:“公讳日中,班公之子。宋度宗时举进士。始居郿县大振谷口,继徙建昌之南城,为兴化军通判。时,文丞相开府南剑州经略,江西募兵复邵武。即而赣贼猖獗,血汚闽广路。文丞相帅师次于汀州。公起兵应之,与元人战于宁都。文丞相寻移,屯漳州复梅州。出江西会昌县,公又与之会兵,败元人于雩都。师次兴国……复吉赣诸县,遂围赣州。元将李恒遣兵援赣,自将攻兴国。文丞相不意恒猝至,引兵永丰,恒追自方石岭。巩信拒战箭被体而死。不久又追至空坑(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君埠乡空坑村)。公奋力拒战元兵。少却,恒急麾铁骑四面冲击,公独战一日夜,身被数十创,犹步战连斩元将,不屈而死。”“十五世祖幼厚公传”载:“公为横渠公十五世孙,日中公为其父也。宋将倾时令将乐。文丞相开府南剑州募兵图恢复。公与父日中公召募勤王已,而从文丞相帅师往汀州。道经中和里,爱其山川秀异,可宅。然方用兵未遑迨。日中公殉难于空坑,宋亦寻亡。公痛父之殁,且世忠于宋,抗节不仕元。乃奉横渠公神主家于中和里。以曾遗御帘于此,因名‘御帘’。文丞相诗云:山溪何取御帘名,大宋南征重此行。帘幕忽因风卷去,芳名留与照丹青。”由上述谱中所载可知,当时的渔帘村,因为皇帝轿帘被风刮丢又被幼厚拾回,为了颂扬渔林村民的忠君爱国之美德,宋帝赵昰当即赐“渔帘”为“御帘”,至今已近八百年。
  御帘村不仅是历史名村,还是开国元帅彭德怀当年征战的旧居。《明溪县志》“大事记”载:“1933年7月9日,彭德怀率领东方军(红三军团十二军)攻打泉上土堡的同时,围点打援,分兵歼灭归化敌军一个营,解放归化县城。18日,东方军10万余人经县城攻将乐、沙县、顺昌、南平。在此期间工农红军络绎不绝往返归化城乡,民国官员、土豪劣绅纷纷逃往外县。”
  御帘村,地处县城东北部,距县城47公里,这里是北宋以来连接沙县、明溪的必经之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的围点打援,曾在现今的大圣阁凹、岭干山、凌霄阁一带设置了三道防线,历经76年风吹雨打的战壕,现今看起来依旧是完好无损。站在战壕边,眺望御帘村,耳中仿佛听到了当年红军官兵那抗击敌人的枪炮声,看到身手敏捷的红军官兵在不足一米宽的战壕里奋勇杀敌……
  村中的张氏大祖屋,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占地1200平方米,由三重大门、内坪、歇山式二进殿堂屋组成。建成数年后被流宼焚毁,至清康熙已末(1679年)重建至今。这座古屋,是张氏族人祭祀先祖的圣地,由建筑内保存至今的大量木刻、壁画、彩绘等装饰看,其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不仅有浮雕、镂空,还有工笔画等,称得上工艺精湛、色彩艳丽;斗拱、梁架、屋檐等处还有许多精美生动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吉祥图案,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如此的圣地必然有其缘份,1933至1934年,古屋两度迎来了尊贵客人——东方军司令部彭德怀、腾代远、杨尚昆等指战员。
  1933年7月1日,为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中革军委以红军第三军团为主,包括红五军团十三师,红七军团第十九师、二十师、二十一师组成东方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腾代远为政治委员,同时命令红三十四师,福建省军区宁、清、归分区等地方武装,配合东方军作战。首战收复解放了归化、清流、泉上等大片土地,完成了东方军入闽作战第一阶段任务。
  1934年1月初,东方军再次入闽作战,1月4日红三军团所属的四、五、六师数万人从江西白水镇出发,绕宁化泉上云集归化城关,并分驻龙湖、旦上、御帘、夏阳等地。御帘自西到归化城关五十里,东到沙县夏茂也是五十里,在1933-1934年间东方军攻打沙县期间,御帘起着连接归化和沙县的枢纽作用,成了东方军指挥解放沙县的战略要地。归化、御帘是红军攻打沙县的大后方。东方军在归化县范围内设立了两个司令部,一个在归化县城,另一个就设在御帘张氏大祖屋。御帘作为攻打沙县的依托,村民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队伍一到,立即在张氏祖屋门口大坪里,召开了群众大会,广泛宣传打沙县的主张和重要意义,并迅速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组织了赤卫队、贫农团等组织,村民张文峰为御帘乡工农革委会主席,张桂全(炉仔)为贫农团主席,当时还有一枚木质苏维埃政府的公章。村中还设有2处战地医院(一为雍睦堂,另一下土堡),村中青壮年都参加了担架队,当年许多伤病员在这里得到救治。村中受人尊敬的张正森老师告诉我,他父亲曾是当时的担架队员,参与了围点打援的那场战斗。红军战士还在村庄墙上书写“勇敢的工农子弟当红军去”、“农民起来打土壕,分田地”等标语。村民张发仔等在司令部报名参加红军,村民张仁增(75岁)的父亲张理熙当时帮东方军司令部煮饭,红军首长还送一盏马灯和一条皮带给他作为纪念。1月25日,东方军在彭德怀、杨尚昆、邓萍的亲自部署和指挥下一举攻克沙县城。破城后,军委动员部发出调集3800名运输员到沙县挑运战利品的通知,御帘村组织了300多人前往搬运,有力地支援了红军。
  当年的战火早已远去,至今留下的战壕、东方军司令部、红军医院、电台处等遗址及革命烈士纪念碑,让后人时不时地记起这里曾是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不要忘记为新中国奋斗而英勇牺牲的红军烈士。村中老人还记得当时红军及运输队员常唱的“打沙县”歌子:
  红军向东行,积极进攻沙县城。
  沙县有个卢兴邦,两团残兵守孤城。
  蒋介石派了一师人,增援沙县城。
  去到东路呀,都被我们消灭得干干净。
  渔林村何时开村现已无考,原居住有林、谢等姓族人。自张德行(日中公之孙,幼厚公之子)在南宋末定居至今,已近800年历史。村人告诉我,自张姓定居御帘村后,村后的主龙脉格外恩泽张氏族人。元、明、清时,张姓繁衍生息,人丁兴旺,至清中期已繁衍千余户,村中他姓则逐渐减少,最后属于张氏天下。由族谱所载“合族行派”亦可见一斑:“百万进荣庆,金玉俭康奇,麟瑞恭宽信,敏俊睿贤仪,仁义和忠顺,尊爵福禄绥,绵长嗣亿古,千载续伦灵。”此为合族行派,十房子孙还另有行派。兴盛的结果,是土地及资源的匮乏,导致张氏子孙外谋出路。从元朝起,先后外迁发展:元朝成宗三年(1297年),张日中次孙张德夫奉例选监,八年任福建泉州府惠安县主簿,其后裔现住安溪县湖头镇、兰田乡、金谷镇、祥华乡、城关镇等地,现有张姓后裔千余户,徙居马来西亚、台湾千余人;第四世孙张伯玉之子张应乌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定居紫云张坊,现有后裔70余户(后又由张坊迁至三明、福州等地数百户),至今已有600年历史;七世孙张祖洧之子张全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定居沙县高沙椒畔村,现有张姓后裔300余户,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七世孙张祖聚之子张康棵(铁公)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迁至永安忠山村(今三元区岩前乡忠山村),现有张姓后裔30余户,至今已有500年历史;八世孙张禧茂之子张文清于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迁归化县王桥村,现有张姓后裔70余户,已有400余年历史。此外,张日中次子张孔阳,宋帝昺二年(1278年),因护驾从事宋王,寓广州番禺县慕德里而居。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外出求学、出国、打工者无数,其后裔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山东、浙江、厦门、漳州、泉州、福州等地和意大利、俄罗斯等国。
  张氏不仅人丁兴旺,更重视耕读传家,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御帘张氏始祖、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至今仍是张氏后裔的座右铭。御帘村的开村先祖张日中,当年抗元殉国后,文天祥曾哭之:“绝域耻为元地辱,封疆甘作宋臣忠”,以此称赞张日中忠君爱国的大无畏精神。先祖的忠君爱国及高风亮节,无不为后辈树立了榜样。将乐知县张幼厚、元朝宣议郎张德行、明朝南京别驾张祖善、北京左少监张昇、清朝保驾(将军)张楚,江西、福建归化知县张举、张会元、张廷登等文武官员多达十余人。
  御帘村鼎盛时期是清康熙至乾隆年间(1662—1723年),张氏族人已繁衍至千余户,5000多人口。自开村以来,曾建有宗祠22座,其中6座宗祠中设有书院,单独的书院还有1座。单独的书院是何规模,今天的后人已不知晓,村旁的“别驾公祠”书院遗址、族谱卷二十七所载的“别驾公祠记”,却让我们大致了解了当时书院的规模和美景:
  ……天上岗,奔腾三十余里,过大蕉金瑶诸山……乡龙从左而降,祠龙奔右为腾,一起一伏大小相宫;后三台而前杰阁,辅弼重重。盖御帘山水菸斯为最兹。……公苗裔喜其结局堂皇,山环水绕,仰视则金星圆伏,低临则溪涨滢迴。他如左银瓶烟菲缭绕,右金凤霞彩纷披,外境之佳叹观止矣。由是从其门榜曰:别驾公祠。门临椊里秀挹双峰,内作小坪,前圆而后方。旁列以槛,连立三门,题其中门曰:“棠树爱留江左右,仙凫灵返庙春秋”,入斯门也。……入廊迴,石柱森森,上栋下宇,欂櫨侏儒之饰,炉鼎几席之华,目不暇接,低徊留之不能去……下则另辟小厅,延宾问字、调琴阅经之所。左之右之无不宜焉。堂之西列小厅,与东相称,观之曰:白云家塾,意本荻梁公白云亲舍之语志:“仁孝并以励后贤”。……公祠者,内画宋贤朱晦庵(朱熹)先生像,闽学之宗于先生为最高山之仰,学者能无意矣。厅后树雕镂木屏,疏密尽致,此为最静,可诗可文,可弦可弈,可投壶之佳所也。步台阶过斗室,中通月门,簷前凿方塘,注水养鱼数十尾,漾与轩斋鸢飞鱼跃,学者无穷之趣……旁通柳叶式门,过小轩前联斋径,此为斋之门厅,仅容膝,复转而西,即家塾正厅,规模宏整,丹碧辉煌……公祠右出,降阶余许,凡三转,旁筑花坞,墙外隙地,杂以桂以蕉以桃以李以木肇以紫荆,莹青缭紫交荫……
  如此书院,真令人向往!
  走在青石铺就的村道上,村人不无自豪地告诉我,这里就是当年皇帝经过的小道,那里曾是皇帝座轿停放的地方,村田中的青蛙头上都有一个红点,因为那是当年皇帝用批文红朱御笔在青蛙头上所点:“村中不许你吵闹,请到一里以外去叫。”……现今的御帘村,旧时的古道大都被当今的水泥路面所取代。在村民的院落里、小道旁,时不时发现许多的破损石雕件,有的当作台阶,有的用于谷仓垫,或丢于角落中……古村在呻吟,文物在流失,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正等待着后人的保护和抢救。随着尤溪洋中桂峰村、清流赖坊乡、三元岩前忠山村、建宁溪源上坪村、宁化石碧镇、永安贡川镇先后被列入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御帘村人坐不住了,张氏后裔正森老师尤其感慨,在他多年的奔走努力下,御帘古村正在苏醒,村里已着手设计一个集历史、红色、文化旅游名村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各项前期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村中小溪划分为小落差的河段,放养了上万条红鲤;村部开辟了村级博物馆,虽然目前只是单品种的陈列,相信不久的时候就能丰富起来;张氏大祖屋正厅辟有红色革命斗争史陈列展,当年红军的赠物如马灯等正在收集中;村头村尾的大型水车也正在紧张地制作中;对于散落在村头巷尾各处的许多文物如石雕件、清代捷报等,正展开收集和整理;对书院遗址,村里也想恢复,当然需要专家指导,修旧如旧,方能重现当初风采。至于新村建设,万万不可在旧村中实施,否则就不是古村落了,可另辟新地,与旧村落分开。
  人们关注着御帘古村,古村人正在规划着名村建设,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充分生机活力的历史文化名村将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届时,通往御帘名村的路上,往来的游客一定会络绎不绝、源源不断!
(责任编辑:三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