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三博动态 > > 正文 >

三明市博物馆建设分析报告

2013-03-11 17:43 | 三明市博物馆 |
博物馆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文化殿堂之一。大约没有一种机构像博物馆这样负有如此之多神圣的、公益性的使命——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的收藏、保管、保护、科研、信息传播、展示、公民教育……三明市博物馆自2012年新馆落成并免费开放以来,在场所、设施等建设上打造国家等级馆标准;并力所能及在展馆主题设计、展品陈列方式、场景设计、展板文字说明、工艺流程图片及讲解艺术等方面下功夫,使博物馆成为传播三明历史文化传统教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同时成为对外接待的重要窗口。总体来说,三明市博物馆在建设、运营方面注重整体性、前瞻性、特色性相结合,走出一条可持续与科学发展的道路。
 
一、强调“寓教于展”、“寓教于境”,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效性。
 
1.寓教于展。适时地举办临时展览,让广大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认清历史。如2013年我馆举办了《钓鱼岛:历史与主权》临时展览,本次展览围绕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为依据,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归属。向人们展示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即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的历史事实和法理依据,日本人妄图歪曲历史的行为和种种卑劣做法,注定是不得人心的、是失败的。广大中小学生、市民及武警战士对展览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他们在参观时说,喜欢这样的展览,既获得历史的知识信息,又引发了他们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积极思考。截止目前,我馆举办《我们的地球、我们的中秋》摄影展、《林圣元个人油画展》、《木影流光——福建木雕展》、《西域遗珍—新疆民俗文物展》等展览,平均每年举办临时展览近10场,接待观众十万余人次。
 
2.寓教于境。历史上三明地区地处山区,开发较晚,却也因为偏僻,交通不便,受外界干扰较少,许多东西因而原汁原味得以保存下来,从而区别于其它沿海地区形成自已的特色。如历史文物类的古文化遗址、古代石造像、各类砖雕、古瓷窑等;民俗风情类的大腔戏、傩面、傀儡戏、纺织机等。为了突出上述特色,我们在展馆陈列设计、布展中,重点突出这些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今的《客家祖地》陈列展厅,模拟复原的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船帆洞,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古人类的生活场景,一下就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再如石造像场境,一尊尊造型准确生动、线条简炼凝重的石造像堪称闽西北古代石雕品中难得的文物珍品,其数量之多为全省之冠;砖雕墙展示,宋代时期以各类动物花草为主题的墓砖雕及精美的建筑砖雕无一不让人惊叹;古瓷窑的复原场景模拟复原等吸引了观众越来越多的目光,为博物馆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显示了三明地区古代文化的魅力。
二、建设特色博物馆,突出地域传统文化和文物宝藏的优势,明确目标定位,以提升博物馆的感染力、生命力和吸引力。
 
1.突出地域传统文化。三明是祖国大陆东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重要发掘地,万寿岩古人类文化遗址的发现和保护,把福建人类活动的历史推前至二十万年前;三明还是历史上五次北民南迁的聚集地,中原汉人从西晋始至宋代期间,在此与土著民长期融合,孕育形成了汉族八大民系之一的客家民系,以宁化石壁为中心的三明地区是客家人的祖地之一;三明还是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从事重要的革命实践。当然,三明地区内还有其它的特点和优势,如获过国家命名的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双拥模范城和优秀旅游城市等。根据上述实际和特点,我们在新馆建设、设计展馆时就定位在客家祖地、革命斗争历史、历史文物和三明大建设大发展四个主题上,做到主题突出,定位恰当。
 
2.加大文物征集力度。由于历史的原因,我馆文物藏品较少,展出文物数量不多,新馆的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文物的征集和展出。历史是不会重复的,但文物是可以形象地再现历史。为此,我们广泛征集历史文物、客家民俗文物和革命文物,尤其是革命文物,它是咱们三明苏区一笔宝贵的、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一方面我们深入到十二个县市区开展调查、寻找征集革命文物;另一方面与各县纪念馆、博物馆联系,从而征调到一批宝贵的革命文物,进而丰富了原只有图片形式的革命斗争历史展陈列内容,保护了一批珍贵的革命文物,如红军标语墙实物、军号谱、各类票证、土枪炮等,目前我馆共有文物2116件,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28件、三级文物985件,达到国家二级馆的标准。
 
三、高技术起点,反映博物馆建筑智能化的现代科技水平,为观众和服务管理人员以及文物的收藏和展示提供安全、高效、舒适、方便的参观空间、收藏环境和工作条件。
 
1.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市博物馆《客家祖地》、《红色三明》、《馆藏文物》、《崛起的三明》等四个展馆,展陈的技术手法上讲求空间动静结合,大小穿插,张弛有序,统一中求变化,主展线放置文物,副展线放辅助图片、景观、沙盘等形式。其中主展线陈列文物数量近1500件,内容丰富。同时合理利用高科技手段,投入700多万元,采用触摸屏、激光全息、环幕投影、互动投影、电子翻书、互动拍照等技术,结合场景,将展陈效果较为完美地展示出来。
 
2.提升收藏环境。我馆原有库房面积120平米,且无任何恒温除湿设备设施。新馆建成后,库房面积扩大至近3000平米,共8间库房,可分类存放瓷器、玉器、陶器、家具、字画等不同种类的文物。每一个房间又根据种类的不同,增设恒温、除湿、除尘、防虫等设备,保障藏品的安全,提升了收藏环境。
 
3.完善文物修复室。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科学文明的艺术文明。瓷器、玉器、铜器、字画等,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和智慧和结晶,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但是,这些年代久远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流逝,都经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害,如,金属文物锈蚀、陶器、瓷器破碎,石雕残崩等,所有这些历史文物都要进行抢救和修复才能长期地保存下去。基于此,我馆建立了文物修复室,设有清洗室、蒸房和修复工作室,面积达150平米,投资近20万元,添置了超生波清洗机、喷笔、哄干机、文物修复工作台、柜子等设备工具,选送专业人员到上海、西安等地学习修复。目前该修复室已对外承览业务,同时为了更好的方便群众,让群众及时了解文物的保护、保养及修复等知识,我馆设定电话专线,每月固定两个接待日,为广大文物爱好者免费提供文物保护、修复的咨询服务。
 
四、重视建馆,更关心开馆、养馆,对于博物馆每年需要财政补贴的运行维护管理费用应有实事求是的估计。
 
1.为免费开放提供各项优质服务。三明市博物馆自免费开放以来,我们全社会的普通民众都可以申通无阻地进入这个文化殿堂,汲取滋补各种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营养。近年来我馆接待了刘延东等国家领导、省市县领导以及来自海内外的团体、个体观众等,年接待量近10万人次。因观众量骤长,也出现了许多我们预想不到的问题,如一些馆内多媒体设施受损,观众素质参差不齐,参观质量下降等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我馆采取了相应措施,如团体参观预约,人多时管理人员引导参观;为确保参观质量,采取定时免费讲解、付费讲解形式及租借讲解器等形式;同时我馆还提供物品寄存、公共饮水、休息座椅、残疾人轮椅等服务;每月一场专题讲座,所有这些都为博物馆开馆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博物馆成为人们参观、休闲一体化的突出亮点。
 
2.合理成本核算。三明市博物馆新馆建成以后,建筑面积由原来8000平米增加至18026平米;展厅面积由原来4500增加近8000平米,人员也从原有的9人增加到33人,呈现数倍增长的趋势,使得人员工资、水费、空调电费、维护维修等各项运行管理费用大大增加,这对我馆的开馆、养馆运行管理提出了考验。目前省文物局、当地政府的给予极大的支持,省文物局每年下拨150万元免费开放经费,在此基础上,我馆实行绩效考评制度,各部门本着例行节约的原则,财务认真做好各项预决算工作,核算各项开支,如空调计划开放,人员岗位合理设置,工资合理分配等,保障我馆的正常运行。
 
五、强化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1.提高管理水平。新馆扩建对外开放以来,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为此一段时间以来,全馆上下统一思想认识,采取了各项措施,收到较好的成效。如进一步完善安全设施,投入140多万元建立起监控、录像、报警等一整套设备,确保提供安全的参观环境,并完善安全、消防责任制,落实到职能部门和每一岗位,实行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制;全面排查消防安全隐患,增加消防器材和器具,杜绝火灾事故发生;新馆对外开放前后,为了让广大市民及时了解我馆的面貌,我们在三明电视台、福建电视台,三明日报、三明侨报、福建日报等新闻媒体上发表、报道了一系列的宣传内容。
 
2.强化自身素质。为了提高业务人员专业水平,我馆选派人员参加了上级举办的上海古陶瓷修复班、省古建筑培训、全国古陶瓷鉴定提高班、文物数据库及全国可移动文物等各类培训。此外,我馆也自行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如“三明市文物数据库培训”、“三明市文物鉴定鉴赏培训”等,培训均邀请省文博专家授课,使学员们对于玉器、瓷器、佛教造像的了解和认知,提高了三明市文博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为更好地开展文博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明市博物馆是一家集人文、历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以“寓教于展”、“寓教于境”、“寓教于乐”为指导思想,按照合理布局,功能优先,保障发展的原则,在满足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的同时,增加高层次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功能,形成博物馆完整的功能体系,从而打造一个以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为主,集交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
(责任编辑:三博)